【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深化综合改革,遵循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2020年11月6日,由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成功组织召开“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暨产学融合助力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论坛。为展示联盟理事单位的农科研究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和实践育人的成果,现特别推出“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工作创新案例交流”专栏,以增进交流,互鉴共享。
第29期推出:建设特色产业科技小院,助推高原农业发展——云南大学花卉科技小院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建设特色产业科技小院,助推高原农业发展
——云南大学花卉科技小院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三农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件大事。云南大学农学院花卉小院师生团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踊跃投身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围绕花卉产业“种业”瓶颈问题,相继开展了花卉品种选育,种苗繁育,现代种植和采后管理等全产业链研发和推广工作。在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用“卉”科技,注入高原特色农业
如何更好地将“研究”与“职业”有机结合呢?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改革,科技小院关键特征是研究生要能驻扎下来。围绕新农科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在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立项重点课题的支持下,云南大学花卉研发团队,围绕高原特色“云花”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开展实践服务,在云南省昆明市阳宗南国山花有限公司建立了花卉科技小院。小院建有全国最大的蔷薇属种质资源圃,绣球花卉观光园区和各种澳洲花卉生产区,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开展花卉现代育种和肥水一体化栽培。
花卉科技小院绣球种质资源
花卉科技小院生产的帝王花
花卉科技小院蔷薇种质资源
花卉科技小院授牌现场
以花卉科技小院为依托,常年入驻有3-4名专业硕士研究生,吴学尉、刘海英和杨玉勇3名指导老师。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围绕花卉种业问题,以花卉种质资源评价,花卉品种选育,花卉种苗繁殖为切入点,开展花卉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和花卉采后处理技术研究。
小院师生团队在绣球花田探讨绣球花色变化问题
守望花田,守望未来
以花卉小院为实践载体,同学们扎根科技小院,借助协同育人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促进应用型研究,将试验所得融入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实现零门槛转化。
小院师生团队开展花卉种苗LED繁殖技术研发
小院师生团队选育的百合新品种 小院师生团队选育的绣球新品种
小院的研究生与技术人员学习嫁接技术并开展研究
“树状月季品种单一,但科技小院有2400种不同的蔷薇种质资源,我想查找更好的树状月季砧木,通过插穗与砧木的嫁接实验,筛选更多的树状月季品种。”张超超同学准备以大量的蔷薇种质资源为依托,开展树状月季嫁接,选育更多优良树状月季品种。
小院研究生管理小院花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