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万户 乡村振兴投身扶贫攻坚一线中
跨天山 实践育人把文章写遍南疆大地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师生新疆南疆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硕博研究生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相继开展了社情民情调研、品种资源调查、科技支农讲座等实践育人活动,切实为新疆南疆地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实现享有美好生活的愿望。
了解民情保发展,科技支撑促产业
为进一步了解连队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关注职工实际困难,明确今后工作方向,促进现代农业技术走进千家万户,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情况,帕尼古丽、赵宝龙老师带领研究生实践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1团,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形式,开展了基层民情调研活动。通过与当地各族农民进行交流,实践队对其家庭成员、借贷与家庭获得各种政府补贴、参与组织活动、大额支出与风险状况、扶贫支持项目与发展需求等五大方面248个问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实践队成员认真记录,并对调查问卷数据及时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向当地团场、生产连队反映实际情况及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团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相应依据。
帕尼古丽老师(图左)、赵宝龙老师(图右)与农户进行交流
新疆桃种质资源丰富,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和独特的性状,但是这些种质资源大部分零散分布在南疆各地,因为收集和调查欠缺,一些优良的新疆桃种质资源正在逐渐消失,对新疆桃的育种和繁育造成很大的影响,造成新疆桃产业很大的困扰。石河子大学农艺与种业研究生韩毅,自2019年起在新疆和田地区帮助农户种植桃树,讲解桃树种植相关的栽培要点。与此同时,韩毅在乡村和野外收集桃种质资源,调查新疆桃的性状并进行分析评价,发掘和保护利用新疆本地桃种质资源,以及促进新疆地区桃品种的优化,落实对桃种植户的种植资源与相关农技帮扶。
解决问题先扶知,科学种植防返贫
2020年12月初,在喀什疫情刚刚结束的背景下,吉雪花老师就带领农艺与种业研究生王世宁、园艺学研究生袁雷飞往喀什,因为他们心忧新疆英吉沙县乔勒潘乡阔曲买艾日克6村村民们种植特色辣椒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来年开春播种的相关事宜。阔曲买艾日克6村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主持和英吉沙县科技局协助下的兵团科技帮扶地方项目的示范村。


吉雪花老师为农户开展辣椒种植知识讲座
在到达示范村的前一日,吉雪花老师一行首先在市区帮助家庭较为困难的农户购买了一批适合辣椒苗期生长的生根剂、壮苗叶肥和虫药。抵达乔勒潘乡之后,吉老师没有休息直接前往辣椒种植区查看为农户建造的滴灌设备的问题和使用情况。吉老师指出了滴管设备冬天用后没有及时清空水池会有损坏设备隐患和冬季用电隐患等问题。经过了解,如果滴管水池的多余水没有及时排除可能会出现水池开裂漏水导致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王世宁说:“书本上的设备在生产中切切实实地触摸到才发现原来有着这么多知识需要学,各种问题需要解决。”
随后,团队开展了辣椒栽培技术培训。吉雪花老师细心地讲解到了辣椒栽培的技术、不同辣椒品种产量及品质、辣椒种植收益和市场变化、和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等方面。王世宁与袁雷负责在台下给农户们发放辣椒种植手册和药品,并给农户解答药品使用方法和老师讲解过程中没有听清和未懂的问题。袁雷说:“在培训中为大家讲解也是对我们知识的检测,我们生怕担心讲错,至少提前一天巩固复习自己的相关知识。”经过此次的辣椒培训,农户们开阔了眼界,也学习到了种植知识,这也是乡村振兴中给予他们的最坚实的力量。
科技扶贫成效显,内生动力扶长远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设施园艺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科技服务团队,共有设施果树科、特色林果提质增效、设施蔬菜三个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团队在科技帮扶过程中,因地制宜,通过驻点、暑假三下乡等不同的渠道,加大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力度,狠抓从思想上脱贫,让困难职工认识到通过科技帮扶,掌握一门技术,依靠技术和劳动,可以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从思想上树立“我要脱贫”的进取理念,充分激发职工想要脱贫的内生动力,激发起他们行动上的主动力。
赵宝龙老师为职工讲解种植要点
因地理条件限制,服务团场的职工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思想开放程度较低,另外民族同志还存在着语言沟通等方面的困难。在帮扶措施实施中,团队重点先通过帮扶一些有想法、肯吃苦的科技示范户,以及当地农业技术骨干,服务团队为这些示范户提供优良品种、栽培模式以及配套的栽培技术,在生产的关键时期驻点,将优良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组装配套,综合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示范户的模板示范作用,再以点带面推广设施园艺关键技术。并在帮扶中不断加强政策宣传,改善困难职工的“等、靠、要”落后思想,带领这些职工参观示范点,交流种植经验和收获,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的典型引导、感染、带动发展动力不足的职工,增强其穷者思变的奋斗精神和决心,使示范点周边的职工从被动发展的消极模式转变为我要发展的积极模式。
赵宝龙老师为示范户进行指导
石河子大学设施园艺科技服务团队通过近些年的科技帮扶,科学规划,统一认识,通过实地指导、具体参与,切实提高了种植户的科技意识,提高了种植户的栽培技术能力,将科技扶贫落实到实处,团队自2012年攻坚克难, 通过在225团、47团、墨玉县、阿瓦提县、163团、团结农场、168团、柳树泉农场等兵团贫困团场进行长期驻点的科技帮扶,在服务团场营造了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为激发团场贫困职工内生动力,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扫一扫分享本页)
撰稿单位: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撰稿人:赵宝龙 、章智均、韩毅、王世宁、袁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