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通知公告

【专家解读】实行论文多元评价 提高农业硕士培养质量

2024-05-11

分享:


第五届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高强

 

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承担专业工作的全面训练和总结提炼,也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近日,农业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发布,对加快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强调多元评价。“基本要求”指出,农业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包括专题研究类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工程设计)、方案设计等5种主要形式,并规定各培养单位可以自行探索其他形式论文或创新成果。打破了农业硕士一直以来实行的研究类学位论文这种单一形式,标志着我国农业硕士培养工作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进行转变。论文类型的多样化也更加符合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经营方式和科技应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这就需要广大研究生深入到“三农”生产一线,用多样化的手段去解决多样化的实际问题。“基本要求”的出台,有效助推了农业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发展,进一步发挥结果导向性作用,促进培养方式的不断改革与探索。

强调实践创新。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着力破解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国家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了农业硕士选题应来源于“三农”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与生产实际问题阐释了创新与实践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农业硕士研究生要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创新,针对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试验和系统分析,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关键性技术措施。另一方面,创新成果要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学位论文要得出用于指导实践的成果或系统解决方案。可以说,“基本要求”对农业硕士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高质量的要求。

强调质量保障。“基本要求”建立了1+4”质量评价体系,围绕学位论文选题这一重点要素,分别从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规范性等四个评价参考要素,对学位论文整体进行评价。对学位论文的绪论、研究内容、创新性、科学伦理等做了全面的规范性要求,着重体现培养农业硕士研究生服务“三农”发现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了标准的统一,又充分考虑到了不同专业领域的特点,实现了分类评价,更具科学性“基本要求”还要求恪守学术诚信、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加强了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管理。

“基本要求”的出台,是农业硕士培养理念的一次重要革新,更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次探索与实践。对培养“一懂两爱”的高层次农业应用型人才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新动态